行業(yè)動態(tài)
研究發(fā)現(xiàn)納米銀植物毒性并非只是由釋放銀離子引起
信息來源: http://www.qdhlgjgzj.cn 時間:2018-11-16 14:40:41
在中國科學院公派出國留學計劃項目資助下,武漢植物園水生植物生物學學科組尹黎燕副研究員與美國杜克大學生物系、納米環(huán)境效應研究中心開展了合作研究,在“納米銀對植物的生物效應”的合作研究中發(fā)現(xiàn):納米銀的植物毒性與其本身固有的特性相關,并非只是由釋放銀離子引起。
新型納米材料的廣泛使用是否可能對生物乃至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負面影響是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問題。納米銀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發(fā)展最快的納米材料之一。然而,納米銀的生物效應與作用機制還不清楚,尤其是對于其毒性是來自納米材料本身還是通過釋放銀離子起作用還有很大的爭論。
在這項合作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不同類型的納米銀、銀離子與微米銀對多花黑麥草生物效應的比較研究,以及銀離子結合劑L-半胱氨酸對納米銀與銀離子生物效應的影響,結合納米銀在植株中的含量、形態(tài)與定位,闡明了納米銀可以進入植物體,其在植株中最后是以氧化態(tài)的形式存在;納米銀可以濃度依賴地引起植物生長受阻,細胞結構受損;納米銀釋放出的少量的自由銀離子(小于3%)不足以引起其植物毒性,納米銀的毒性是由納米銀本身固有的特性引起的;研究還表明,日光中的紫外光可以改變納米銀的性質并降低其生物毒性。
該研究結果為解析納米銀對植物的影響與作用機制奠定了基礎,為納米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性評價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以上研究結果,已在近期出版的國際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es103995x),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p109789j)上發(fā)表。